鹿在自然条件下,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是成群活动的。在散放或圈养条件下,也是成群(按圈)饲养的。它们的集群性很强,其中有头鹿和骨干鹿,发情配种期有王子鹿。由头鹿和骨干鹿带动群体的活动,由王子鹿控制群体的行动。野生鹿在寒冷多雪的冬季比其他季节的群体大。鹿群的大小因地区、种类、季节、饲养方式、性别、鹿别以及鹿的数量、饲料量多少的不同而差异很大。一般种类的野生鹿通常为10~25只;野生驯鹿群有几十万只的,家养的有1~2万只;白唇鹿野生的有几百只的。
秋季多为公母鹿混合群,但是其中成年公鹿不多;春、夏、秋季节多为母鹿和幼鹿合群。圈养或圈养放牧的茸鹿保持着群居和长期合群的本性,临时单独饲养或离群时表现胆怯不安,在成群放牧时却很安稳。未经放牧的个别茸鹿到放牧群中之后,总是往群当中窜;经长期合群的鹿,对外来的性的行为特点,放牧时对于炸群四散跑远的鹿,不要跟随穷追不舍,而是等一段时间,待其逐渐集群后再赶回,然后找回零星跑散未归的鹿。用驯化好的头鹿或骨干鹿可领回跑出的鹿,或带领难产需助产的、锯茸时不愿进保定圈的、不易拨出圈的、拨到走廊后跑蹦利害的鹿,也是很有效的;在离乳分群时,若能用头鹿和骨干鹿领仔鹿进行初期驯化和饲养管理,会收到良好效果。总之,了解鹿的集群性,就会较好地利用这一有益的特性,顺利地对它们进行放牧、驯养和调控。